帶貨王李佳琦又一次上了熱搜。
這次是因為他在直播間勸退15歲未成年孩子時說的話。
4月9日晚,李佳琦在直播時,有一位15歲的女生,留言稱自己很喜歡看李佳琦直播。
一般人看到這樣的留言都會感到欣慰,得到了認可與喜愛。
而李佳琦卻反問:“15歲你看我直播干嘛?”
還直言:“你不能在我直播間買東西,除非是媽媽讓買的,否則這就和背著媽媽玩電腦游戲充錢一樣,是不太行的,因為這不是你賺的錢!
甚至還非常可愛地稱15歲孩子的娛樂應(yīng)該在院子里踢毽子、跳橡皮筋就夠了。
隨后小助理提到了李佳琦的表妹劉柏辛在15歲時就很有錢,對此李佳琦則表示:“如果你15歲有經(jīng)濟能力的人,那么你可以!
這一系列操作遭到網(wǎng)友的刷屏,紛紛點贊評論稱李佳琦三觀正,媽媽們也稱這樣的主播才讓人放心。
15歲的孩子尚且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容易跟風(fēng)買東西。網(wǎng)絡(luò)上也常有未成年受主播誘導(dǎo)打賞禮物、隨大流購買奢侈品等五花八門的新聞。
正如賈樟柯曾在一次采訪中說的:“20歲有20歲的經(jīng)濟模式,25歲有25歲的,不必試圖去跨越它。16歲的女孩沒必要因為沒有LV或者迪奧的包而焦慮,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都有跨越他年齡段的欲望!
誠然,每個年齡段都有其特定的經(jīng)濟模式。并不單單是未成年孩子才的欲望,甚至于成年人或中年人都有這樣的傾向。
因為處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很難擁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豁達。2 繁華升騰欲望 欲望供養(yǎng)迷茫
很多人在物質(zhì)上有很迫切的渴求,這是人之本性,無可厚非;他們追求完美以期達到極致,讓自己看起來光鮮亮麗,這是人之常情,同樣無可厚非。
但問題就在于,很多人在追求物質(zhì)的道路上有點操之過急。
我們處于一個萬物互聯(lián)的時代,太容易接收到各類資訊,因而迫切地想要迫使自己跟上這個時代的繁華。于是奢侈品成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車子、房子成了衡量一個人的最終指標。
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下,很難有人能真正做到不去升騰自己的欲望。
從進化生理學(xué)的角度來說,欲望已被寫進基因的生物本能。欲望來自于靈魂本身,無法避免。
似乎從這個角度看來,那些網(wǎng)絡(luò)上勸導(dǎo)人們對自己好一點,引導(dǎo)人們“買買買”的所謂心靈雞湯并沒有什么不妥。
但實際上這樣的超前欲望導(dǎo)向卻讓我們每個人都活在了焦慮與迷茫的裹挾之下。
美國著名心理學(xué)家瓦爾特.米歇爾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給一群幼兒發(fā)了一些糖,并允諾不吃糖的人可以得到更多。
b8f7d2d5acf7b2bc4f44c1a38ec9b1bf.jpg (29.58 KB, 下載次數(shù): 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4-21 13:48 上傳
剛開始,所有孩子都能忍住不去吃糖,可隔了一段時間之后,個別孩子開始抵擋不住美味的誘惑,結(jié)果接二連三,大多數(shù)孩子都吃掉了糖,只有很少幾個孩子忍住了欲望。
后來發(fā)現(xiàn),吃掉糖的孩子長大后多碌碌無為,而那幾個忍住欲望的孩子都創(chuàng)造出了一番輝煌。
馬卡連柯說過:“意志——這不單純是欲望和欲望的滿足,同時也是欲望和制止,欲望和放棄。假如你的孩子僅僅受到自己的愿望的訓(xùn)練,他是不會有最大的意志的!
能夠具有強大的意志去制止那些跨越了年齡段的欲望,才能讓自己不陷入焦慮與迷茫的怪圈。
大一的時候,有位室友曾說過她深信的一句話是:“女孩子一定要有好的口紅。”因此在她的桌上擺著一排顯眼的圣羅蘭、YSL、MAC等等,而她的家里對她又比較嚴格,一個月1000的生活費,扣除名牌口紅的開銷,隨之而來的結(jié)果是一月過半就開始節(jié)衣縮食。
用身體健康換來欲望的滿足,值得嗎?年輕就應(yīng)該擔(dān)心自己的見識、知識夠不夠,何苦要跨越本年齡段的欲望。
阿蘭.德波頓說:“生活就是用一種焦慮代替另一種焦慮,用一種欲望代替另一種欲望的過程。”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學(xué)會把控自己的欲望,讓欲望鞭撻自己,而不是被欲望反噬,這樣才能從欲望所衍生出的焦慮與迷茫中走出來。
b63b04fb08e66a37ccb2a5c9234750e8.jpg (44.35 KB, 下載次數(shù): 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4-21 13:48 上傳
3 找到自己的模式 欲望才會適時實現(xiàn)
吳昕在一次采訪中談到自己大學(xué)時的一次經(jīng)歷。她說自己曾有一次機會參加電視臺的面試,寢室的朋友對她說可以買一件好的裙子去面試,于是她們在逛街時找到了一條大概四百五十塊錢的裙子,而當時吳昕的生活費是一個月500塊錢。
寢室的朋友勸她買下這條裙子,自己可以把錢借給她,并承諾等面試成功了她就可以賺錢,賺了錢就可以把錢還給自己。而吳昕站在那條裙子的面前,想了很久,最后也沒有向室友借錢買這條裙子。
采訪中吳昕說的這句話可以讓很多人都找到自己的焦慮之源到底從何而來,吳昕說:“我覺得有很多事情,它不是靠你外在的東西來支撐,它是靠你自己的信念和你自己的自信。”
78e958cba9c0b21a32aa04a50970bf2c.gif (1.61 MB, 下載次數(shù): 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4-21 13:48 上傳
每個人都應(yīng)該在自己的年齡段內(nèi),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當下的經(jīng)濟模式是怎樣的,而非15歲為了買LV和奧迪包包發(fā)愁,25歲為了買下套房而苦悶。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這句俗語,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
賈樟柯說:“應(yīng)該隨著我熱愛的工作和事業(yè),來改善財富的狀態(tài)。你一定要想辦法讓想做的事情為你帶來財富,而不是迷失在追逐財富的過程里!
生活富足其實來源于自我認知的幸福感滿足。與其拿著4000的月薪,分期去高檔餐廳打卡,刷爆信用卡只為買下一個LV包包,不如將精力放在如何提升自己、如何獲得長遠發(fā)展上。
前段時間一條新聞中有一名36歲女子為了買奢侈品欠下170萬的巨額債務(wù),十幾張信用卡來回刷,這名女子稱刷卡的時候并不覺得花的錢多,只想著自己總會還掉債務(wù)的。
ffdd9932b5ff3159b56aa7c736d60eb7.png (161.15 KB, 下載次數(shù): 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4-21 13:48 上傳
最終的結(jié)果是,她為了還掉債務(wù)想要賣掉父親唯一的房子。
得不償失,擺著一床的名牌包包,卻讓忙活大半輩子的父親,落一個無家可歸的結(jié)局。
尼采曾說過:“使欲望得到升華才能防止欲望的泛濫!很多人卻囿于欲望止步不前,迷失在追求財富的過程里,永遠無法改善財富的狀態(tài)。
▽寫在最后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fā)展時區(qū),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qū)里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我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經(jīng)濟模式,處在這個階段就不必去張望下一個階段的人所達到的的經(jīng)濟水準,更不應(yīng)該盲目又費力地跨越著不屬于自己年齡段的欲望。
從今天開始,在自己的時區(qū)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步程,克制骨子里的欲望,該得到的會在合適的時候出現(xiàn)。
作者:樛木。本文來源于MBA智庫(ID:mbalib)。MBA智庫——管理者專業(yè)學(xué)習(xí)成長平臺,兼具熱點與干貨,頂尖管理知識、進階職場指南。APP、頭條號、微博@MBA智庫。圖片來源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