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臨公子的后花園
“真的太魔性了,我莫名其妙買了十包麥片。” 我同事看了一場電商直播,原本她只是刷手機時好奇點進去看看,沒想到半個小時后買了十包代餐麥片。 第二天她就后悔了。 她說,自己上一次吃麥片是十幾年前,還是類似麥乳精的小包裝。她也沒早餐吃麥片的習慣,估計只能放辦公室當零食了。 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工作三年,我終于不是一無所有了,而是負債累累。” 一份報告顯示:90后已成為網(wǎng)貸主力軍,在購買一些如手機等昂貴商品時,有76%的人會選擇分期付款。 坦白講,分期付款本身并無不妥,它們不過是一個工具,但在不同人手里卻發(fā)揮著完全不同的效果。 何況消費套路與時俱進,本來我們是為了省錢去網(wǎng)購,結(jié)果一打開app,各種套路撩得人蠢蠢欲動,反而花了更多錢。
5d7b914cc53ab25cc3cddb5f97531bb2.jpg (5.42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3-3 14:49 上傳
被洗腦式消費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只要你周圍有兩三個人和你說某樣東西很不錯,你的錢包就開始按捺不住了?
哪怕你不需要那樣東西。
進了直播間,那更是一場大型意志力考驗現(xiàn)場。
我朋友至今還記得第一次看直播時,面對主播大功率持續(xù)輸出的養(yǎng)生壺介紹,她的心理防線節(jié)節(jié)敗退的感受。
大概就十分鐘吧,她就開始心動了:
“我和你們講,我分享給身邊朋友,他們幾乎每個人都說‘哇~太實用了吧’!”
“放在辦公室,你心情都會變更好,心情變好就更有動力上班,有動力掙更多錢對不對?”
“太超值了,太劃算了!”
幾個循環(huán)下來,她只覺得魔音繞耳。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戈培爾效應(yīng)”。大意是,不管說的是什么,重復了一百次后就會成為真理。
洗腦式促銷下,你開始相信:
它好像真的很超值誒(雖然二十多種功能我都用不到)。
它好像真的是我需要的誒(我只想買個燒熱水的東西)。
它好像真的能讓人看了心情變好,變成掙錢的動力誒(汝聞,人言否)。
于是你這手啊,就控制不住地點了“立即購買”的按鍵。
5a43f9643fa95237d4e6a09201c9dd42.jpg (59.9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3-3 14:49 上傳
洗腦式促銷最大的魔性,是它不僅營造出熱火朝天的消費環(huán)境,還能同時帶動一撥人的情緒,讓你進入群體模式。
如《烏合之眾》中所說:人一旦進入了群體,他的性質(zhì)就會發(fā)生變化,他就不再是一個“人”了,而是變成了一個“群體中的人”。
看到別人都在買買買,你能無動于衷?
必須跟著掏錢包嘛。
c7299abe9dc1b22b2ba2db0e98db5913.jpg (6.92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3-3 14:49 上傳
厭惡損失型消費
我一位女性朋友說,她一看到“限量版”“聯(lián)名款”等字眼就毫無招架之力,總覺得物以稀為貴,得趕緊搶。
更夸張的一次,她想買個腿部按摩儀,碰到按摩椅直播間里送大額抵用券,看著主播開始倒計時:只剩20個啦……好,還有6個……天吶只剩最后1個!
她腦子一熱,買下了近9000元的按摩椅。好在沒幾分鐘她就回過神來,忙著申請退款。
我們問她,你當初咋想的?
她哭喪著臉說:“我就看機會難得嘛,而且錯過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有。”
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卡尼曼說:我們天生就對“損失”更加敏感,為了避免損失或找回損失,我們會變得冒險。
卡尼曼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對實驗對象說:“我向上拋出一枚硬幣,正面落地,你就贏100美元。背面落地,你就輸給我100美元,要不要玩一把?”
大部分人都拒絕了。
因為失去100美元的恐懼,遠比得到100美元的欲望強烈得多。
“厭惡損失型”消費中,我對以下兩種感觸頗深。
1、定金預(yù)購
定金預(yù)購這活動沒毛病,只能怨我對沉沒成本的執(zhí)念。
比如買收納盒,我付了20元的定金,結(jié)果看到價格比它更便宜的商品,我的第一反應(yīng)居然是“算了,定金都付了,還是等著付尾款吧”。
萬一碰上定金翻倍,那更把人吃得死死的。就算你后來不想買,可舍不得這“20元抵40元”的定金,行吧行吧,買吧。
2、加價換購
你買了500元的商品,擁有一個花9.9元換購價值50元商品的機會,你買不買?
耳邊很可能傳來某個聲音:“兄弟,這機會來之不易,你要好好珍惜!
于是家里馬上又多了一件不需要的垃圾。
17cb177edcb4a11056314feb2eae06a5.jpg (64.26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3-3 14:49 上傳
更喪心病狂的“換購plus版”,是加價換福袋。
比如購滿500元,你可以花19.9元換購一個福袋,里面有三件隨機正品。我買過一次,興高采烈地打開換購來的福袋,原地安靜三秒鐘:
一雙熒光綠襪子, 一條飽和度詭異的紫色圍巾, 一個鑲嵌著大顆廉價水鉆的化妝包。
自己買的換購福袋,還能怎么辦?只能流淚原諒它。
說白了,福袋里的東西不少是囤積商品或者滯銷商品,商家充分利用顧客“厭惡損失”和“好奇心”這兩點,把這些商品快速脫手。
買的時候,你以為不買你就虧了。最后才發(fā)現(xiàn),你買了才叫真虧。
3c5ba97e77e0790f5c495869688f7379.jpg (6.91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3-3 14:49 上傳
偽剛需消費
認識一位30多歲的讀者,她和老公都是三線城市的公務(wù)員。
前陣子她問我有沒有什么開源的方法,頗為苦惱地說:
“我的收入實在太低了,我們單位性質(zhì)又沒辦法讓我做兼職。我的消費卻一年比一年高,小孩子要買的玩具、繪本、輔導班好貴啊,我現(xiàn)在一想到就失眠!
能感受到她滿滿的焦慮撲面而來。
客觀地說,他們夫妻二人都是公務(wù)員——這意味著收入不會比多數(shù)人差,至少高于平均水平。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一些支出屬于“剛需支出”——以為它們無法縮減,其實依然有辦法適度減少。
就像剛才說的,孩子的玩具和繪本。
我周圍不少朋友,自己的吃穿用度可以千省萬省,但把孩子的一切開銷均視為剛需。
“女兒班上很多同學都報了興趣班! “兒子說想?yún)⒓幽莻夏令營! “聽說某某營養(yǎng)品對小孩腦部發(fā)育有幫助!
他們在無形中,把育兒消費放入一個封閉的“心理賬戶”。
同樣1000塊錢,給自己買幾件衣服都覺得心疼,可給孩子報四節(jié)興趣課,二話不說馬上付款。
天下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但這樣容易造成跟風消費。
只不過把“別人要有的,我也要有”,變成了“別家小孩有的,我家小孩也要有”。
每一筆開支都應(yīng)重新審視,每一類消費都應(yīng)量力而行。
8d22eb3607b5a7b82a39eef57ac28b7e.jpg (6.44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3-3 14:49 上傳
掌控金錢的人,才有能力掌控人生
要問我這幾年對消費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三點:
第一,明確自己需要什么,將避免大量浪費。
第二,盡量讓自己忙碌充實些。人一不生產(chǎn),就會想消費。
第三,合理負債不是洪水猛獸,但如果你無力控制消費欲,建議關(guān)閉花唄、信用卡等借錢渠道。
契訶夫說,在第一幕出現(xiàn)的槍,在第三幕必然會發(fā)射。
這句話改改也成立:你今天花錢的姿勢,必然會影響你未來一年,甚至未來三年的生活狀態(tài)。
f085943c9a4e66e9249815e7c89838bd.jpg (45.08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3-3 14:49 上傳
無論你掙多少錢,無論你是什么身份,學會規(guī)劃金錢,通過消費讓自己往好的方向生長,這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
所以,不妨從今天起,定期看看記賬清單中的現(xiàn)金流,該攢錢的攢錢,該砍支出的砍支出。
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有能力掌控金錢的人,才有能力掌控人生。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基于CC0協(xié)議使用
8e474e43eaa038df52a0e380396202bc.jpg (4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3-3 14:49 上傳
作者簡介:臨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