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民兵鏖戰(zhàn)在龔家壩…… ——宿松民兵搶險救災紀實
QQ截圖20160703202020.png (238.52 KB, 下載次數: 16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3 22:19 上傳
7月2日18時,安徽宿松降雨量達到全國第一,內湖告急!庫壩告急。∷匏煽h人武部迅速集結60余名民兵預備役人員待命救災。深夜11時許,作戰(zhàn)值班室傳來宿松縣防汛指揮部命令:白洋河五里鄉(xiāng)六圩村龔家壩段發(fā)生洪水漫頂,需速救援! 災情就是命令!人武部迅速動員,大家手持電筒、穿上雨靴和救生衣、帶上救援工具立即蹬車,5分鐘后迅速向險段進發(fā)。 六圩村東臨龍湖圩,西臨二郎河,南臨龍湖圩,屬于低洼平原。全村4400余人,現有良田4000余畝。如果潰堤,后果嚴重。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冒著大雨向目的地進發(fā)。由于泥濘路滑,車子不能繼續(xù)前行,大家就腳踏泥濘深一腳淺一腳繼續(xù)前進。大約半個多小時,來到了龔家壩段。此刻只見洪水迅速漫上堤壩,指揮員一聲令下,大家鏟土的鏟土、裝袋的裝袋、扛起沙包就往制定地段磊壩。不一會兒,一條長百余米的白色子堤隱約呈現在大家面前。 在此期間,偶爾有群眾自行撤離,這無疑增加了大家的憂慮。原來,龔家壩地處二郎河與白洋河結合部,外圍水位較高,內水不暢,逐漸向壩上滿溢。眼看水位在迅猛上漲,本次搶險總指揮、縣人武部副部長周春明大吼一聲:“同志們,為了鄉(xiāng)親們的安全,大家加把勁,將堤壩再加高一層!”并親自動手鏟土灌包。此刻,天上又下起了瓢潑大雨,汗水夾雜著雨水的搶險隊員多想休息一會兒啊,然而,民兵的責任感讓他們意識到群眾的需要就是使命,于是顧不上疲勞,扛起沙袋迅速奔跑起來……。當第二層堤壩筑起來時,已是凌晨2點多!這時老天爺似乎跟人們過意不去似的,狠命地落起了豆大的雨點,河水又在狠命地瘋漲,一瞬間又與剛壘起的壩平齊。大家的心再一次懸了起來,本著對百姓生命財產安全負責的態(tài)度,幾名黨員民兵眾口一詞:水漲壩長,一定要將洪魔制服!在得到眾多民兵響應的前提下,大家采取輪流上的形式再一次掀起了抗沙包筑壩的高潮。此時的民兵們,的確已經疲倦了,他們穿著濕淋淋的雨衣,腳上的皮靴早已進水,加上深夜的睡意陣陣襲來,兩只眼皮不斷地“打架”,雙腿像是灌了鉛似的沉重,但愣是沒見哪一個停下了腳步。又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一條長100余米、高1.2米的堤壩似一條白色的玉帶將肆虐的洪水擋在了堤壩外圍?傊笓]周春明掏出手機一看,時針已指向清晨4點……。 圖為民兵搶險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