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粑,是一種非常可口,營養(yǎng)均衡的美味食品,宿松周邊的九江和安慶部分地區(qū)也有盛行。豆粑歷史悠久,古時(shí)人們?cè)谇锸蘸筠r(nóng)閑時(shí)趁天晴制作,有些地方集中在中秋節(jié)那天團(tuán)聚時(shí)節(jié)制作,主要是為了在寒冷的冬天做早餐和晚餐方便,F(xiàn)在許多人為了嘗鮮,做豆粑就不分季節(jié),將制作豆粑的目的也改變了。
QQ截圖20160301091751.png (239.61 KB, 下載次數(shù): 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6-3-1 09:18 上傳
豆粑的原材料以大米為主,豆類為輔,也有摻小麥和蕎麥的。摻和的豆子可以是綠豆、紅豆、豌豆、黃豆、蠶豆等食用豆子的一種或幾種。由于原材料中多豆類,而且在鍋中燙成了餅,所以豆粑的名字由此而來。
QQ截圖20160301091814.png (211.92 KB, 下載次數(shù): 2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6-3-1 09:18 上傳
豆粑的制作工藝很特別,主要包括把各種豆類大米等浸泡,再磨成漿,再在鍋里燙成薄餅,然后將餅切成絲,晾曬干等步驟。每一個(gè)環(huán)節(jié)都很有講究,比如各種原料的比例,磨漿的粗細(xì),以及在鍋里燙時(shí)的火候等等。一般選質(zhì)量上乘的秈米制出的豆粑才有韌性,先把精選好的原料添水浸泡14小時(shí)左右,按10斤秈米配3斤雜糧(如綠豆、黃豆、蕎麥、芝麻等)的比例,拌和均勻后按5:1兌好水磨漿。豆粑漿磨成了,接著就是燙豆粑了。燙豆粑時(shí),先等鍋燒紅后用絲瓜瓤蘸油擦鍋,然后用長柄木瓢或鐵瓢舀半瓢豆粑漿,沿鍋邊均勻倒上薄薄一層,有空缺的地方用河蚌殼或刷子迅速刷勻,使薄餅厚度一致。約五分鐘,一張豆粑餅就燙好了。之后把燙好的豆粑餅鋪在倒放過來的竹筲箕上,由等候在旁邊的人快速端走,把它放到一個(gè)直徑約五尺的扁平曬筐中冷卻。豆粑餅冷卻后便折成長一尺五寸寬一寸半的條狀,然后切成條狀豆粑。接下來就把切好的細(xì)條狀豆粑放到曬筐里晾曬,直到曬干為止。
QQ截圖20160301091840.png (127.46 KB, 下載次數(shù): 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6-3-1 09:18 上傳
豆耙的營養(yǎng)價(jià)值高,而且吃法也很多,豆粑餅、煮豆粑、炒豆粑都可以。 豆粑不僅是一種特產(chǎn),而且是一種獨(dú)特的文化和風(fēng)俗,每到臘月快過年時(shí),家家戶戶都要燙上一些豆粑。豆粑承載著宿松人的勤勞和善良,也承載著我們兒時(shí)很多的快樂。
QQ截圖20160301091907.png (131.08 KB, 下載次數(shù): 2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6-3-1 09:19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