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安慶日報》5月4日報道:淹溺、電擊、雷擊、中暑、孕婦臨產等,是基層公安機關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求助警情。近段時間來,宿松縣公安局邀請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師,深入全縣各派出所,通過PPT教學和現場演練等形式,向民輔警傳授創(chuàng)傷急救、非創(chuàng)傷急救知識及心肺復蘇技巧和注意事項。
醫(yī)務工作者走進派出所開展急救技能培訓,通過活動,民警們能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如果在日常工作中遭遇險情或許就能派上用場,而更好地救助群眾,因此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而除了民警外,這樣的培訓活動還應面向公眾廣泛開展。
一些市民覺得掌握急救知識是醫(yī)務人員的事情,和自己沒啥關系,即便學了,也很少有機會派上用場,因此不以為然,其實并非如此。如不少人都遭遇過他人吃東西被噎住,呼吸困難的險情。對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簡單實用,可很多人別說會用,恐怕是聞所未聞,真遇到此等險情,除了亂拍背、撥打急救電話外,就無計可施了。
除此之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還可能會遭遇其他種種突發(fā)險情,如溺水、車禍受傷、突發(fā)疾病等等。其實很多情況下,如果施救得當,患者都有脫險的希望?捎捎谏磉吶藢θ狈本瘸WR,人們或是干著急,或是錯誤施救,結果導致患者雪上加霜。
而在很多發(fā)達國家,對于急救技能傳授有一套完善的教育體系,從孩子就開始抓起,成為公民的“必修課”,因此很多人都掌握了相應的技能。在我國一些公共場合,頻頻發(fā)生有人暈倒之類的險情后,老外第一個站出來施救之事,這靠的不僅是熱心,更是過硬的技能。
對此,社會各界應引起高度重視,多管齊下,讓急救教育普及化、日;。應通過現場演示、媒體宣傳、列入學校課程等多種渠道展開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每個市民也要有“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意識,通過多種渠道主動積極學習。
這樣打出組合拳,讓急救術成為公民的必備技能,人人都能成為“民間急救師”。人們在關鍵時刻能夠成功救人或自救,把發(fā)生悲劇的幾率降低到最小程度。(宿松新聞網)
|
|